網路上謠言不知真假,到底做第三胸交感神經切除手術,會不會造成其他機能障礙?
網路上所說的手汗手術,是指傳統胸腔內視鏡手術(ETS),無論手術方式、術前諮詢診斷、治療的交感神經位置與立體定位療法皆有不同。
ETS是目前國內外治療多汗症最常使用的方法,也是目前台灣健保局給付項目之一。
- 改善手汗為什麼要治療胸交感神經?
- 經胸腔內視鏡交感神經切除手術(ETS)治療方式:
因胸交感神經節及神經幹在胸腔內,靠近胸椎與肋骨頭的交界處,胸腔內被兩側肺臟所佔據,當胸腔鏡要抵達胸交感神經時,為避免傷到肺臟造成血胸及氣胸,必須把肺臟萎縮,因此,ETS必須氣管插管及全身麻醉來控制肺臟的收縮及膨脹,胸腔鏡才能夠在進入後尋找要破壞的胸交感神經。 ETS因需全身麻醉,發生藥物過敏機率大增、開刀手術風險高(如突發性心肌梗塞、腦中風、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)。
- 利用胸腔內視鏡破壞胸交感神經的各種方法:
有電燒法、電切法、雷射法、灼燒法、夾子法等。破壞胸交感神經完成後抽出胸腔鏡的同時,由麻醉師控制讓兩側肺臟膨脹回正常狀態,最後縫合傷口。 立體定位療法與ETS手術不同
- 立體定位療法與經胸腔內視鏡交感神經切除手術(ETS)之比較(表一):
|
胸腔鏡手術法(ETS) |
立體定位療法 |
進針位置 |
兩側腋下開刀,用胸腔鏡進入胸腔內 |
燒灼針從上背部脊椎旁進針,燒灼針不進入胸腔 |
手術過程 |
需全身麻醉、氣管插管,手術中患者是昏迷的 |
只需局部麻醉,手術中患者是清醒的 |
疤痕 |
在腋下留下兩條疤痕 |
不留疤痕 |
術前準備 與術後恢復 |
術前術後須禁食6-8小時,需住院治療 |
術前不必禁食,術後不必住院 隔天可正常上班上學 |
復發處置 |
因用電燒破壞範圍較大,且容易產生肺臟與胸壁黏連,如再施行胸腔鏡手術在施行粘連部位分離時,容易傷到肺臟,產生血胸或氣胸的機會大增,且尋找交感神經更困難,因此復發後不能再次接受ETS治療。 |
因燒灼針不進入胸腔沒有沾黏問題,且享有復發可免費再治療之保障。若曾接受ETS治療復發者,亦可再次以立體定位療法補救。 |
- 立體定位療法與經胸腔內視鏡交感神經切除手術(ETS)併發症之比較(表二):
併發症名稱 |
國內外35篇醫學文獻施行胸腔鏡法(%) |
1742位多汗症施行立體定位療法(%) |
死亡 |
9例 |
0 |
腦缺氧 |
0-3.8 |
0 |
大腦損傷 |
2例 |
0 |
心跳停止 |
0-0.28 |
0 |
嚴重氣體栓塞 |
0-0.14 |
0 |
血胸 |
0-7.4 |
0 |
乳麋胸 |
0-0.4 |
0 |
胸腔積水 |
0-5.0 |
0 |
肋間動脈出血 |
0-0.8 |
0 |
傷口出血 |
0-9.4 |
0 |
鎖骨下動脈出血 |
0-1.0 |
0 |
永久性荷納氏症狀 |
0-8.6 |
0 |
臂神經叢損傷 |
0-5.6 |
0 |
肥厚性疤痕 |
0-10.0 |
0 |
肺炎 |
0-3.0 |
0 |
傷口發炎 |
0-3.2 |
0 |
肺擴張不全 |
0-0.3 |
0 |
氣胸 |
0-22.7(平均2.78) |
0.2 |
暫時性荷納氏症狀 |
0-34.4(平均3.18) |
0.12 |
以治療病因的觀點來看:
第三胸交感神經節,除控制汗腺、周圍血管及豎毛肌,也控制心臟,因(見上圖)心臟是由3對頸交感神經及5對胸交感神經所支配(一側8個,二側共16個交感神經節)。
我們治療兩側第三胸交感神經節,本人在台北三軍總醫院的研究顯示,對血壓的收縮壓造成暫時性的降低(由160mmHg降到120mmHg),患者回病房後恢復正常。
且因為還有14個交感神經節對心血管功能是足夠的,對感覺及運動神經不會造成影響,更不會造成發育、生育或性功能的損害,因這些功能與交感神經無直接相關。
無論做任何療程或手術或者不做治療,都必須生活作息正常,維持身心靈平衡,才能保持身體健康。
圖1參考自 THE CIBA COLLECTION OF MEDICAL ILLUSTRATIONS Volume 1 Nervous System Part I Anatomy and Physiology FRANK H. NETTER, M.D. 1983
表2參考自 Long-Term Assessment Of Percutaneous Stereotactic Thermocoagulation Of Upper Thoracic Ganglionectomy And Sympathectomy For Palmar And Craniofacial Hyperhidrosis In 1742 Cases p.968-969 Reference 1,3,4,6,8,10,11,12,15,16,17,18,19,20,22,24,25,26,29,30,31,32,33,35,36,38,39,40,41,42,44,45,48,50,53
▶Facebook:《莊金順神經外科》
分享:傳達正確醫療知識|互信原則|雙向溝通